COIN毕业生蔡穗华博士获聘为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副教授
专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个人简介
蔡穗华,2011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别在2016年和2019年于中山大学获得基础数学硕士学位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学位,2023年12月获聘副教授。目前在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担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保密管理23级10班班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论、纠错编码技术及其应用。蔡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信息论、编码技术及其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场景的应用。提出了便车码、双向叠加编码、双耦合极化码等高性能编码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并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级项目多项,在IEEE TCOM、TIT等国际学术期刊及ISIT等会议发表论文20余篇,并获得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多项。
研究领域
蔡穗华博士的研究方向包括信息论与信道编码。目前的研究课题专注于代数编码、极化码、叠加编码等编码技术,以及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等场景下的应用。
快问快答
Q:请问为什么选择加入中山大学?
A:我选择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主要是因为中大地处充满活力的大湾区,不仅具有连接国际的广阔平台,还有与工业界密切联系的产学研基地,给予我们青年老师很多机会,让我感觉对未来充满憧憬。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生源优秀,师资力量雄厚,还有国家超算中心等平台,都将为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且我与学院的老师们交流后发现多个研究团队之间联系密切,合作氛围浓厚,相信未来在与他们合作科研能够激起更多的火花。
Q:能简单的描述下您的研究方向吗?
A:我的研究内容是编译码算法的设计与优化,以及他们在网络和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在通信存储等信息处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噪声带来的干扰,使得系统会发生差错,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引入冗余的方式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我的研究就是设计如何高效地添加冗余(也就是编码),并在各种资源约束下克服噪声干扰,实现高性能的信息恢复(也就是译码)。例如手机等无线通信,就是裨益于信道编码等技术,才能实现高速可靠的信息传输。目前,在码长充分长时,已有多种逼近香农信息论容量限的有效算法,但在码长较短时,其性能极限与高效编译码设计仍是公开问题,也是我目前的主要研究方向。
Q:您对未来的课题组有什么期待?
A:目前我们课题组除了继续开展面向6G、光纤等通信场景的编码技术研究外,还将与学院的不同团队合作开拓新的研究方向,包括量子纠错码、多网融合传输、智能安全通信等,利用数学工具和编码技术解决不同领域的信息处理问题。欢迎有计算机、通信、数学等学科背景的同学加入我们的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