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益

教授

联系邮箱: hengyi@mail.sysu.edu.cn

联系地址: 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132号

教师简介: 

    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青年专家、广东省重大人才工程青年拔尖人才,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专业)、广东省计算科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曾任国际综合类权威期刊《Science Bulletin》编委,现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刊《软件导刊》编委。同时兼任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反问题与成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输变电设备仿真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计算数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高中毕业于江苏省苏州中学,后于本科、硕士及博士阶段均留学德国,并在德国“精英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排名全德第一、世界顶尖)获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博士研究期间,师从莱布尼茨奖得主、德国国家科学院(Leopoldina)/工程院(acatech)及英国皇家工程院(RAEng)院士Wolfgang Marquardt教授。博士毕业后,曾任职于德国于利希国家实验室等国际级研究机构,并作为核心成员,主导或参与了由欧盟哥白尼计划、德国科学基金会、德国联邦经济与科技部等资助的多项重要科研项目。回国后,研究方向紧密围绕“HPC+AI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聚焦于数学物理反问题、高性能计算与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交叉研究,致力于攻克相关共性关键技术难题,推动多学科协同创新,实现从科学发现到工程应用的突破。

    已在国际顶尖综合性期刊《The Innovation》(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25.7)、《Science Bulletin》(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21.1)、Nature旗下期刊《npj Clean Water》(影响因子:11.4)、中国数学会T1类期刊《Inverse Problems》等高水平期刊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英文学术专著2部,分别由英国物理学会(IOP)与德国工程师协会(VDI)出版;2025年9月主持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最高级别闭门研讨会-香山科学会议(Y12)“人工智能驱动绿色低碳水处理中的关键核心问题”,作大会评述报告。此次会议获《科技日报》2025年10月27日“数智”专栏报道,“破解水处理难题—— “算法驭水”更环保更高效”。)。同年9月,受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德科学中心举办的“智能数值数学”双边研讨会上作报告。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展示交流高水平研究成果60余项,涉及应用数学(Applied Inverse Problems Confere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verse Problems in Engineering,中国数学会学术年会, 全国反问题大会等)、工程热物理(International Heat Transfer Conference, AIChE Annual Meeting,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学术会议等)、高性能计算(Supercomputing Conference, 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等)、以及交叉学科(European Geosciences Union General Assembl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esalination using Membrane Technology, 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等)等多个领域。

    近五年来,主持包括国家级、省部级及头部企业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包括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交流外专项目、中国盐业集团重点项目等;同时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计算”重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主要研究方向涵盖数学物理反问题理论与算法、工业软件与人工智能、传统产业数字化与智能化、超算并行大气扩散建模、生物医药智能发现与合成推荐系统,以及极端空间环境下的多学科耦合模拟等领域。团队自主研发高性能多物理场仿真智能工业软件 FIND Multiphysics,荣获广东省工业软件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已公开国内外发明专利12项(含已授权国际专利1项、国内专利6项,及通过国际PCT审核1项),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6项。

    主讲《高等代数》《线性代数》《矩阵分析》等课程,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并获得广东省计算机学会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中国计算机教育大会优秀论文奖等多项荣誉。多次指导学生在国内外顶级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包括: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M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广东省一等奖;并因突出指导表现,荣获 “广东省分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研究领域: 

    新时期,我们紧密围绕“HPC+AI fo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这一核心方向,开展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反问题、自主化多物理场耦合仿真与智能工业软件、高性能科学计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等前沿研究,致力于推动多学科交叉创新,实现科学发现与工程应用的双重突破。与中国航天科技、中石化、南方电网、中国盐业、华为、中望软件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度合作,以工业三维物理场景的感知、理解与智能操控为牵引,系统布局智能模型架构、系统级工业设计等基础性研究,研发多学科融合的仿真智能软件及科学与工程大模型。面向智慧双碳、能源化工、航空航天、工业制造、生物医药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我们持续开展颠覆性技术攻关,推动产业能级跃升,突破关键瓶颈,打造新兴研发范式,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核心驱动力。

    具体研究方向包括: 

  1. 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反问题与高性能科学计算; 
  2. 多物理场仿真智能工业软件平台与智慧数字孪生系统; 
  3. 工业大模型与AI Agent智能体技术; 
  4. 重点支撑领域涵盖但不限于: 

    - 人工智能驱动的绿色低碳水处理技术; 
    - 基于智能仿真的工业工艺数智化操作系统; 
    - 高端新材料的智能优化设计方法; 
    - 高功率散热微纳结构表面的传热极限研究;
    - 生物医药智能发现与合成推荐系统;
    - 空间极端环境下的多学科耦合模拟分析。

News:  

    秉持"科研育人、因材施教"的培养理念,面向全球诚招:

  1. 博士研究生:优先考虑数学、计算机、力学、物理、化学与化工、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背景,要求具备独立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 
  2. 硕士研究生:欢迎具有跨学科背景的申请者,重点考察数学建模与工程实践能力。 
  3. 本科生科研助手:面向大二及以上优秀学生开放申请,提供科研启蒙训练与毕业设计指导。 

    课题组氛围和谐,充分尊重学生意愿,并为每位学生都预留一笔经费支撑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学业期间将享有以下福利:

    多维成长空间

 √ 学术新星计划:为年轻学者配备双导师(学术导师+产业导师)

 √ 技术转化通道:依托企业实现成果产业化 

 √ 职业发展智库:邀请资深专家担任职业发展顾问 

    立体资源网络

 √ 学术资源:开放团队累积的高质量仿真案例库及仿真软件 

 √ 计算资源:共享万核HPC计算集群使用权限 

 √ 产业资源:直通10余家行业领军企业的技术合作部 

    招生名额受团队规模影响,具体情况请通过 E-mail 咨询。 

持续滚动招聘: 

    衡益教授团队主持/参与26项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待遇丰厚(工资+绩效)。

  1. 专职科研人员(研究员/副研究员)、博士后: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的博士毕业,有多项研究成果,优先考虑数学、计算力学、人工智能、软件工程、先进制造、能源与化工、新材料设计等交叉领域。 
  2. 软件开发工程师:需较强的编程能力,掌握C/C++/Python等程序语言的高性能计算开发,熟悉CPU/GPU并行架构及OpenMP/MPI并行计算等,有CAE/CAD/CAM等工业软件开发经验优先。 
  3. 数值仿真分析学生研究助理:参与软件算例测试、算例仿真与后处理分析、仿真相关文档撰写,熟练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Ansys、Abaqus、Matlab等仿真软件优先。 
  4. AI Agent及大模型学生研究助理:参与复杂系统工程问题与工业大模型,活性天然产物发现、预测和合成方面的课题攻关任务;有以下任一经验者优先:掌握深度学习框架(如PyTorch/TensorFlow)、物理信息神经网络(PINN)、LLM微调技术等前沿技术,熟悉工业领域知识图谱构建,具有多模态人机交互系统开发经验。

    我们始终坚信,优秀的科研团队应由满怀探索热情的灵魂共同塑造。无论您是志在攀登学术高峰的求知者,还是致力于攻克工程难题的实践先锋,我们都热切期待您的加入,与我们携手共鉴:当严谨的科学精神遇见炽热的创新热忱,必将会绽放出璀璨的智慧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