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院庆寻访榜样力量 | 第三期 陈曼笙:两度问鼎国家奖学金的AI科研先锋与社会服务领航者

发布人:魏东

      值此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建院十周年之际,我院特别推出榜样力量寻访专辑,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师生故事,展现学院文化以及变迁发展历程,激励全院师生员工坚守初心,砥砺奋进,续写学院发展新篇章。

      陈曼笙,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导师为王昌栋教授,研究方向为图数据挖掘。曾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中山大学学生分会主席,曾获2022-2023学年和2023-2024学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入选首批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2022年度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2023年度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3第十一届百度奖学金全球20强;2023学年和2024学年中山大学校长奖学金,获评2022-2023年度CCF SPP优秀领航员。

 

在数据洪流中探索科研真谛

 

      在科研方面,陈曼笙围绕图数据挖掘开展研究,探索了大规模场景下的多模态聚类算法运算效率和可扩展性、图高阶结构学习与融合等难题,在国际顶级期刊和顶级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包括IEEE TPAMI、IEEE TKDE、IEEE TCYB、IEEE TNNLS、KDD、ACM MM、AAAI和中国计算机学报;以第一作者(除导师外)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在2023年凭借"异构大数据聚类及其应用"项目斩获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右1)

     

      谈及自己的研究方向,陈曼笙眼中闪烁着科研人特有的光芒,她说“从科研‘门外汉’到破茧成‘博’,感恩一路上师友的帮助,而科研没有捷径,唯有在质疑中精进,在失败中重生”。科研路上那些深夜改稿的焦灼、逻辑博弈的挣扎,最终都将化作思维迭代的养分,滋养身心。

 

在技术浪潮中传递科学薪火

 

      在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中山大学学生分会主席期间,秉承“承担社会责任,提升成员能力”宗旨,努力以行动诠释青年学者的社会担当,参与组织策划了“小学生与研究生共探AI超算前沿”、“大湾区高考季AI专业选择特别观点论坛(YOCSEF广州前站论坛)”、“智绘具身智能:解锁具身智能科研新思路(学生分会预备论坛)”、“CCFTalk:DeepSeek一步到位,定制专属大模型”等活动,让更多的青年学生了解和探索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的前沿技术,启发高质量的思考和发展。为此,获评2022-2023年度CCF SPP优秀领航员,2024年CCF广州年度优秀会员。谈及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她认为“就像图数据中的节点既要保持自身特征又要建立有效连接。研究聚焦数据挖掘,而数据源自真实社会;反哺社会的实践又能为研究注入人文温度。”

2022-2023年度CCF-SPP优秀领航员(右2)

 

      在学术探索与社会服务的双重维度中持续学习、不断进化,她希望做一名兼具学术锐度与社会温度的博士,既能攀登科研高峰探索真理,又能传递知识薪火,用智能算法书写人文情怀,以科技创新回应时代召唤。

 

 

来源: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编辑:马液、徐瑛

初审:陈少梅、王冬梅

审核:吴维刚、颜晓辉

审核发布:马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