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国

教授

联系邮箱: isszhfg@mail.sysu.edu.cn

个人主页: https://sites.google.com/site/sysufgzh/

教师简介: 

张方国, 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密码学会(CACR)常务理事。

研究领域: 

密码学理论及其应用,特别是: 椭圆曲线和超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基于编码的密码体制; 匿名性与隐私保护技术; 区块链及其应用等。

教育背景: 

1999年2月 -2001年12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密码学专业,工学博士,导师:王育民教授;

1996年9月 -1999年1月, 上海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理学硕士;导师:查建国教授;

1992年9月 -1996年7月, 山东省烟台师范学院(现改为鲁东大学)数学系,理学学士;

1989年9月 - 1992年7月,山东省淄博第二师范学校(现合并于淄博师专),中专。

工作经历: 

2015年12月- 现在,教授,博导,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空间安全系;曾任网络空间安全系系主任和网络空间安全所所长(2015-2020);

2006年7月- 2015年12月,教授,博导,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2004年3月- 2006年6月,副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系;

海外经历: 

2014年8月—2015年2月,研究学者,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

2004年12月 -2005年2月: 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系客座访问;

2003年4月 -2004年3月: 研究人员(Research Fellow), 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信息技术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2002年2月 - 2003年4月: 博士后,韩国信息与通信大学(现合并于KAIST), 信息安全国际研究中心 (IRIS)。

获奖及荣誉: 

IACR PKC 2021 Test of Time Award(时间检验奖) for our work "An Efficient Signature Scheme from Bilinear Pairings and Its Applications ".

多次入选爱斯维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最近主持的科研项目主要有: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面向区块链分布式场景的密码技术”的课题一“面向区块链共识的关键分布式密码工具研究”,2022/11-2025/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2272491,超椭圆曲线同源密码体制的研究、2023/01-2026/12;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2019年度“抗量子计算攻击的公钥密码体制研究”项目,课题三非格类抗量子密码困难问题研究,2020/01-2024/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972429,列表译码技术在密码中的新应用、2020/01-2023/12。

主要学术兼职: 

Asiacrypt 2023的联合大会主席。 

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密码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密码学会密码算法专委会副主任,中国密码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计算机学会网络信息安全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担任《密码学报》等杂志编委,中国密码算法年会2018,中国密码年会2018,CS2019, Pairing 2013, ProvSec2009, JWIS2011,AsiaJCIS 2012-13和InCos2013workshop等国内和国际会议的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AsiaJCIS14-16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协第265届青年科学家论坛联合执行主席等;

担任中国密码年会,亚密会(Asiacrypt), AsiaCCS, ICICS, ACNS等一百多个密码学领域国内外学术会议的程序委员会委员(PC members)。

教授课程: 

《现代密码学》,《计算复杂性》

代表性论著: 

近几年发表的部分论文如下:
1. Zhiyuan An, Fangguo Zhang: Deny Whatever You Want: Dual-Deniable Public-Key Encryption. PKC 2025. IACR Cryptol. ePrint Arch.2025: 182 (2025).
2. 张方国,全域哈希椭圆曲线签名,中国科学:信息科学,2024年 第54卷 第8期:1860–1870.
3. Yu Dai, Fangguo Zhang, Chang-An Zhao: Don't Forget Pairing-Friendly Curves with Odd Prime Embedding Degrees. IACR Trans. Cryptogr. Hardw. Embed. Syst. 2023(4): 393-419 (2023).
4. Zhiyuan An, Jing Pan, Yamin Wen, Fangguo Zhang: Secret handshakes: Full dynamicity, deniability and lattice-based design. Theor. Comput. Sci. 940(Part): 14-35 (2023).
5. Zheng Zhang, Shaohao Xie, Fangguo Zhang: Topology-hiding garbled circuits without universal circuits. Int. J. Inf. Sec. 21(2): 341-356 (2022).
6. Jing Pan, Xiaofeng Chen, Fangguo Zhang, Willy Susilo: Lattice-Based Group Encryption with Full Dynamicity and Message Filtering Policy. ASIACRYPT (4) 2021: 156-186.
7. Yunqi Wan, Li Chen, Fangguo Zhang: Guruswami-Sudan Decoding of Elliptic Codes Through Module Basis Reduction. IEEE Trans. Inf. Theory 67(11): 7197-7209 (2021).
8. Zhang Fangguo, Zhang Zhuoran, and Guan Peidong. ECC2: Error Correcting Code and Elliptic Curve Based Cryptosystem. Information Sciences, 2020, vol 526, pp.301-320.
9. Zhang Zhuoran, Zhang Fangguo, Tian Haibo. CSH: A Post-quantum Secret Handshake Scheme from Coding Theory. ESORICS 2020. LNCS 12309, pp.317-335.
10. Huang Zhang, Fangguo Zhang, Rong Cheng, Haibo Tian, Efficient obfuscation for CNF circuits and applications in cloud computing. Soft Comput. 23(6): 2061-2072 (2019).

更多文章可查看:

Publications listed in DBLPFangguo Zhang (0000-0002-0486-6413) - ORCID;      My Google Scholar Citation 

编辑:

  1. Fangguo Zhang, Weiwei Lin, Hongyang Y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curity and Privacy -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IS&P 2024, Guangzhou, China, December 6-7, 2024, Proceeding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15399, Springer 2025, ISBN 978-981-96-1147-8.
  2. 张方国,密码学进展-中国密码学会2018年年会论文集,2018.10,成都。
  3. Zhenfu Cao, Fangguo Zhang: Pairing-Based Cryptography - Pairing 2013 -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Beijing, China, November 22-24, 2013, Revised Selected Paper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8365, Springer 2014, ISBN 978-3-319-04872-7.
  4. Josef Pieprzyk, Fangguo Zhang: Provable Security,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vSec 2009, Guangzhou, China, November 11-13, 2009. Proceeding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5848, Springer 2009, ISBN 978-3-642-04641-4. 

专著:

《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问题》,张方国,科学出版社,2023。

本书勘误信息:为进一步提高本书质量,如果您发现有错误,欢迎邮件告知(isszhfg@mail.sysu.edu.cn)。现将相应勘误信息整理到此处。
1,第7页下方和8页上方判别式表达式的中b_2b_4b_8应为b_2b_4b_6。
2,第13页,第2.2.1节, H_{d}: x^3+y^3=1-dxy应为H_{3d}: x^3+y^3=1-3dxy.
3,第40页,2007年之前改为“2006年之前”。
4,第54页的新的基于身份的签名方案,“系统建立”中的RSA模n应为“这里n=pq应为Williams数,即p ≡ 3 (mod 8),q ≡ 7 (mod 8)”。“私钥提取”中当H_1(id)不是模n的二次剩余时,则给用户返回“$s_{id}=(efH_1(id))^{\frac{1}{2}} mod n$,这里$e\in \{1, -1\}$,$f\in \{1, 2\}$,使得$efH_1(id)是模n的二次剩余“。"验证"变为“给定$id, m, \sigma$,验证是否存在$e\in \{1, -1\}$,$f\in \{1, 2\}$,使得\[e(\sigma, \sigma)=e(H_2(m), H_2(m))^{efH_1(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