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简介:
郑伟诗 Wei-Shi (Jason) Zheng 教授, 机器智能与先进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主任,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副主任,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
+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22), 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IAPR Fellow), 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2016), 国家优青(2015),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卓越青年团队负责人(2023), 广东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 等。
+ 他担任目前两个国际人工智能顶级期刊IEEE T-PAMI和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ournal的编委,同时是国际模式识别著名期刊Pattern Recognition等国际期刊编委,国际顶级学术会议CVPR、ICCV、ECCV、NeurIPS 等的领域主席,国际多媒体旗舰学术会议ICME 2022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中国模式识别与计算机视觉大会2023/2025程序委员会联合主席等,VALSE 2025 大会主席。他多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爱思唯尔)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斯坦福大学)。
+ 发表 CCF-A/中科院1区/Nature子刊 约200余篇(论文总数见Google Scholar),其中在IEEE T-PAMI/IJCV/Siggraph/自然通讯发表30余篇;作为负责人,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两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重大项目重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全国2020水下目标检测算法赛光学图像赛项一等奖、获CVPR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竞赛第一名5次。
+ 获奖: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20),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2019),国家级教学成果(本科)奖二等奖(2023),教育部高校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9)等。
研究领域:
“人-机”视觉智能感知与学习研究:视频图像处理、计算机三维建模与生成式 AI 、AI Robotics Learning
+ 具体领域:
1)视频图像处理(侧重视频图像AI安全建模、隐私保护下的计算机视觉建模、及相关AI 模型安全在机器人中的应用);
2)计算机三维建模与生成式 AI 研究(包括多模态下的图文引导的人行为生成等);
3)具身智能(AI Robotics Learning,计算机视觉建模学习驱动的机器人行为学研究、人机交互研究,主要发展计算机视觉模型)
[注:本组AI Robotics研究已购置充足的机器人硬件,有独立的具身机器人实验室,有足够经费保障;本组不以硬件研发为主,本组研究主要是发展计算机视觉感知智能处理算法,以及相应的先进机器学习模型,分析从机器人中感知的数据,并做出决策。AI Robotics是实现人工智能中的“具身智能”的重要研究抓手,实现未来社会人机共融的梦]
研究领域请详见网页 http://www.isee-ai.cn/~zhwshi/
Google Scholar: http://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hl=en&user=AwqDDGoAAAAJ
如果你对变形金刚、发展机器智能以及智能信息处理感兴趣,欢迎联系和加入,为同一个梦想添砖添瓦!
+ 本科生科研计划:http://www.isee-ai.cn/~zhwshi/undergraduate.html
+ 研究生招生:
若愿意与我一起学习,请与我联系。招生数受目前研究经费、团队成员数影响,每个学生我都会预留一笔经费支助你们去学习或生活。
我主要招收希望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无论是专业型还是学术型均可)。目前大多数项目均为科学研究项目,受基金委等资助,此外一部分受企业资助。如果你真想做研究,我会手把手教你!
— 直接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详细招生信息链接:http://www.isee-ai.cn/~zhwshi/recruitment.html
- 2026 级博士招生:重点招收直博生若干(校本部、及河套学院)
- 面向具身智能的前沿计算机视觉研究(基于视频图像等多模态数据处理与分析);
- 三维建模与生成式 AI 研究;
- 基于持续学习/连续学习等先进机器学习研究;
- 2026 级硕士招生(全是校本部):招收 5-8 名
- 面向视频图像的计算机视觉研究
- 生成式 AI 建模
- 面向开放世界建模的计算机视觉研究
- 多智能体/持续学习 机器学习方向
- 面向具身智能的计算机视觉研究
注1:从事科学研究并不指毕业后只是在高校和研究所工作,也指愿意毕业后去著名公司从事研发工作或研究院工作、或出国留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等。
注2:我对学生在研究态度上要求比较严格,至少要像个研究生,研究生就是要真正懂一些东西。每一个硕士生的招生都是为了一同参与完成国家/省的科研项目。如果只是为了混学位,如果读研究生期间只是想着出去公司实习,请勿联系!(这点我很坚持,任何科研项目的招生都需要对国家负责。读研究生不是一场游戏,不是一个休息的时刻,更不是拿着国家的钱去为其它公司工作。公司实习时间自有规章制度和内部约定安排! 请慎重和自重!)
注 3:研究组允许同学在特定时间实习,面谈时会告知同学。
教育背景:
2003/09–2008/06,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博士(应用数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2006),香港浸会大学(2007)】
1999/09–2003/06,中山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双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作经历:
2016/01 – 至今,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教授
2012/06–2016/01,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
2011/01–2012/05,中山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 (广东省引进创新科研团队计算科学科研团队核心成员,中大百人计划引进人才)
2008/08–2010/12,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英国罗素大学集团),计算机科学系,博士后研究员
教授课程:
作为负责人,我目前负责两门课程的教学与建设(未参加任何金课什么评比,只求反映实际教学效果,辅助同学学习,讲课在不断改进):
SYSU 学科史通识课-人工智能部分【跨越学科鸿沟,塑造未知文明】
For others, please visit http://www.isee-ai.cn/~zhw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