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

  本科教育一直被中山大学视为学校发展建设工作的核心之一,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我校提出“大学是学术共同体”,强调“教授就是大学”,把“善待学生”放在学校工作的核心位置,全校倡导“人心向学”,这四点已经成为我校办学的核心理念;学校形成了“通识教育、大类教学、复合创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教育观念。

  实验教学则是本科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过程,是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迫切要求。近年来,中山大学开始实施全方位开放式发展战略、教育创新战略和人才战略,将构建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标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平台和实验教学体系作为学校的重点发展规划之一。在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以强化实验教学为着力点,学校制订了与实验教学改革、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等相关的一系列政策与制度,为全校本科生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科学研究训练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服务和条件保障。

  早在1996年,中山大学便召开了“第一届全校实验室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11工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目标。2000年,学校又颁布了《中山大学实验改革成果奖实施办法(试行)》,对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同年学校还下发“关于启动实验教学改革(研究)及开放实验基金项目”的通知,并颁布了《中山大学实验研究(改革)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和《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此后,学校每年对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开放实验室进行立项,给予一定经费资助,并对项目及时总结和交流,这些措施对我校实验教学改革以有力的促进作用。 2001年,学校召开“第二届全校实验室工作会议”,许家瑞副校长作了题为“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创新,提高中山大学实验室建设水平”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对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5年,学校又召开以“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迎接新的挑战”为主题的战略发展研讨会,确定了实验教学课程优先的排课原则,并陆续出台了《中山大学教学实验技术人员定编办法》、《中山大学实验室管理条例》、《中山大学实验改革成果奖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2009年5月,学校通过并公布实施《中山大学“三学期制”实施方案》,加大对实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并提出机制保障,建立教学管理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合作与联动的机制,并通过建设一批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的基地,积极推进创新型、实践型的人才培养。同年,“2009年中山大学本科实验教学工作研讨会”召开,会议提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因地制宜地适应“校区布局调整路线图”的规划,并充实实践教学内容以配合“三学期制”模式,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完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切实做到“善待学生”。

  这些政策和制度在中心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良好的贯彻与执行,通过加大对实验教学研究、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实验条件完善的投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均得到显著提高,一批批高质量的实验教学成果不断涌现。

 

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