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培养
中心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逐渐形成了“教学-研究-应用”的一体化实验教学理念,将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实践应用三者作更为紧密的结合。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埋头教学,不管社会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实现了为科研单位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服务目标。
1.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型人才培养相结合
研究型实验平台是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纽带,它主要面向信息技术类优秀高年级本科生,依托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培养学生的系统综合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这些研究型实验室包括:国家数字家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信息伪装与对抗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智能传感网络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IC设计与RFID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通过依托这些研究型实验室的科研团队,鼓励和引导本科生早日进入实验室,培养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为此中心还统一制定了相应的本科生科研实习管理办法,各科研实验室制定了本科生科研实习培养方案细则。现在本科生从一、二年级陆续进入科研课题组,70%左右在三年级进入课题组,100%在四年级进入课题组。
许多本科生加入科研团队后,科研能力和专业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并在科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例如,由2003级本科生林盈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英文论文“A pseudoparallelant algorithm with an adaptive migration controller”被国际著名刊物Applied 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录用(Ying Lin, Jun Zhang, Jing Xiao. A pseudoparallelant algorithm with an adaptive migration controller. App. Math. Comput. 2008, 205(2): 677–687);由2003级本科生詹志辉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英文论文“Adaptive Control of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s fo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Clustering Analysis”被该领域顶级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ICIC 2007)录用(Zhi-hui Zhan, Jing Xiao, Jun Zhang, Wei-neng Chen. Adaptive control of acceleration coefficients fo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based on clustering analysi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2007, 3276-3282);由2002级本科生陈伟能撰写的英文论文“Continuous Function Optimization Using Hybrid Ant Colony Approach with Orthogonal Design Scheme发表在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4247并被SCI索引(Jun Zhang, Wei-neng Chen, Jing-hui Zhong, Xuan Tan and Yun Li. Continuous Function Optimization Using Hybrid Ant Colony Approach with Orthogonal Design Schem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006, 4247: 126-133)。在国内核心刊物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的本科生人数也在每年稳步增长。
另一方面,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还可以促进系列专业课程的建设工作,实验教学体系中各门实验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和探索性实验内容有相当部分源自我校教师的科研成果提炼以及应用开发成果提炼,通过科研的向导作用,保持教学内容与学科前沿发展同步。
以广东省信息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为例,他们将本科生培优计划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从人员甄选和初期培训,到系统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工程规范训练等环节,制定了详尽的工作计划,并为此投入大量资源。每年经过筛选进入该实验室培优计划的优秀本科生在30名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专业导师、研究生、高年级优秀本科生、中低年级本科生的人才纵深梯队。在专业导师和研究生带领下的优秀本科生团队学术气氛浓厚,人文气氛和谐,在相关院系中有很大影响力,实验室也成为信息技术专业学生向往的地方。作为培优计划对象的一批优秀本科生,他们对科研项目选题、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项目管理与实施全过程有清晰了解,直接参与攻关项目和产学研项目的部分工作,撰写技术报告,组织内部技术例会,实施系统测试等。参与计划的学生的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得到质的提高。

2.将实验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
中山大学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省,信息技术产业十分发达,本科生毕业后除了加入科研团队攻读研究生学位外,进入企事业单位的比例也很高。因此,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也是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现实考虑。 为此,中心建设了一批实训基地(软件工程实训中心、ACM程序设计竞赛实训中心、电子设计大赛实训中心、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实训中心、学生信息科技创新活动中心等),将国内外知名企业引进来,通过组建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实际工程训练,积累经验,增长见识。从2007年暑假开始至今,实训学生人数超过1200名。
也有许多本科生加入了学校教师的应用开发团队,他们在实际应用开发中更深刻体会了软件工程和相关技术的运用,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一些优秀学生还迅速成为项目开发的主力成员。
